[亂世裡要互相扶持]
一覺瞓醒,見到「游 大東」將我地個節目變成咗一個帖,呢個都不特止,還將節目最後一節我講既嘢抄番哂出泥.我不覺得自己講得特別好,但對於游大東既努力,忍不住從心底裡佩服.
我碩士係研究周潤發,在中大師承研究電視劇「網中人」既馬傑偉教授,一直知道香港的精神面向,和流行文化有重要關連.可惜,香港既流行文化衰落,而娛樂新聞不是走向狗仔化(也式微了)就是走向陳腔濫調,年輕一輩,除了「阿果」仍會堅持寫普及文化,不少有識之士都已經唾棄,實是可惜.
難得年紀輕輕的游大東力挽狂瀾,花了心力去做了不少出色的「流行文化觀察和報道」,例如早前關於陽光檸檬茶廣告歌的大追查,峰迴路轉,讓不少成長於八十年代的網民津津樂道.佢最變態係,連下面留comments既人,都好有心機逐一回應,如此耗用心神的engagement,不是一般人頂得順的.
我開專頁,也受啟發於不少年輕的網絡同路人.今時今日要在媒體裡打拼,要二百分努力,一百分熱誠,而游大東係搏命免費為大家送上高質帖,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佢個專頁.在亂世裡,我們更加要互相扶持.
【 呢一集 五夜講場/ 哲學 歷史 文學 真係必睇!】
【 嘉賓討論有深度有思考有見解一小時無冷場!】
游大東睇電視只睇劇集?當然不!時事資訊,抑或綜藝娛樂,只要節目做得好,值得睇,我都想寫下一些感受,向大家推介,比如港台電視31在周一晚(31/7)播出的最新一集《五夜講場 ── 哲學有偈傾》,好精彩好精彩。(之前看過同系列的《文學放得開》邀請了鄧小宇做嘉賓:http://bit.ly/2tWkMVd)
點解要再三強調好精彩?大概是因為Talk show要做得好,不容易,關鍵在於,主持要有能力駕馭每集的主題以及嘉賓所講的內容,太深奧,看不明會轉台,太膚淺,看來亦沒意義,如何拿捏中間點?十個字,難!另一點,是獲邀的嘉賓是誰,有時候,我好怕嘉賓「得個殼」,吹水就叻,虛言虛語,言之無物,更慘烈的是,口齒不清,而這集的嘉賓有兩位,包括小弟入行做記者時,已非常欣賞及敬重的前輩(認真Mode)前《明報》及有線新聞記者,現任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 譚蕙芸,以及有幸與他同為 01博評的Blogger,我是他忠實讀者的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立峯 Francis Lee,主題是「假真相之名」,我實在沒有錯過的可能。
「假真相之名」這個標題有點虛,其實整集內容圍繞幾個主題:(1)真相與事實;(2)客觀與中立;(3)日常的新聞採訪中記者面對哪些張力,上半部(頭兩節),如果觀眾能夠細心看的話,必定會對傳媒運作以及對每則新聞的理解有更多認識,下半部(尾兩節)的討論則以早前有線《新聞刺針》記者踢爆動物傳心騙術為例子,討論何謂事實,何謂真相?怎樣才稱得上是中立和客觀?這一個部份的討論好精彩。
其中他們提到,記者的存在,以及受眾的情緒反彈(尤其是有養動物的人)本身就是事實的一部份,建基於這部份的討論,譚蕙芸提出一個觀點,是關於現時記者面對的困境和難處,我有很深的感受,亦希望讓讀者知道:
*****「記者嘅存在其實係好矛盾,對佢地既要求係唔合理,你又要求佢有好高嘅知識、好高教育水平,但記者依家個生存狀態呢?其實你諗下,我今日就可能要做貧窮問題,聽日就做自殺問題,後日我要做醫療問題嘅,每日做不同嘅專家,跟住佢要處理嘅,其實係一個好嚴重嘅情緒勞動,以至好多時候,記者要自保,咁我不如麻木啦,抽離啲啦,但當然啲野做出嚟嘅效果,啲人就話記者冷血。
「咁仲有喎,依家最大嘅問題就係,除咗香港電台之外,間間傳媒都係商業媒體,記者都要背負住,話間公司無錢出糧呀,執笠呀,眾籌呀,即係個責任都係喺記者身上,click rate(點擊率)呀,記者究竟係一個經濟動物,定係道德動物呢?我覺得呢個係一個好大嘅張力。」*****
看到呢一段,再想想現時整個傳媒行業的薪酬待遇和前景,我嘆了好多次氣。
好的節目,會讓觀眾有嘢袋落袋,《五夜講場》絕對是其一,未必集集精彩,但需要讓更多香港觀眾知道。事實上,相比最初「開壇」時,他們在內容製作、節奏安排上越見成熟(之前頗悶),至於兩位主持:中大通識教育部講師劉保禧 Lau Po Hei,以及中大通識教育部講師郭柏年 Samson Kwok 莊諧並重,「劉保」介紹「森神」:「實力,收視保證!」「你次次都咁講!」我真係睇到笑咗出嚟。至於今集,感覺上討論未完,是否可以加開一集繼續傾呢?
睇少啲《東張西望》、《Big Boys歷險記》啦,會睇壞腦呀!
重溫這一集《哲學有偈傾》,請click:http://bit.ly/2vkzDfq
(02082017)
#游大東 #即時電視筆記 #港台電視31 #五夜講場 #talkshow #記者生涯 #記者 #傳媒 RTHK 香港電台 方以文 睇電視喇喂 在香港 ‧ 過首爾時間 William on the way